五臺古八景之槐蔭春綠
 關(guān)注“忻州門戶網(wǎng)”,忻州人文風景很全了

槐蔭村坐落在五臺山西南腳下,從東村到西村長四五里,村前楊柳成蔭,村后梨果滿崗,它背靠龍山,面向文山,滹沱河自西向東在村南流過,小銀河由北向南注入滹沱河,公路如帶橫跨村前,村人因勢建宅,居住在高低深淺不同的溝梁之中。因村中地勢相對平坦,四面青山環(huán)繞,背山向陽的獨特地貌氣候,當五臺山上還是寒氣凌襲的時候,槐蔭的楊柳卻先于別處,搖曳多姿,競相吐綠了--這就是有名的五臺八景之一的“槐蔭春綠”。

圖片

槐蔭村在滹沱河北,背靠大山,面朝太陽,村前水田平曠,局部氣候溫熱。初春到來,鄰近村莊依然一片褐黃,槐蔭村娘娘堂的樹捷足先綠,讓經(jīng)歷寒冬的人感到無限的新鮮!為了引水灌溉,先人穿村修筑了一條2公里的水渠,臨門挨戶就出現(xiàn)了許多小木橋,故有“九溝十八垴,七十二座板板橋”之說。

圖片

程飛(趙澍生)在他的自傳《銘心》一書中是這樣描繪槐蔭的春天“春日載陽,垂柳綻芽,那嫩綠的下垂細柳像傘一樣披在了這個東西長約2公里的山村。綠色的來臨要比五臺縣其它村莊早十幾天還多。每當人們行進在離村不遠的地方,放眼望去,村中那裊裊的垂柳猶如鑲嵌在一座褐色盆景上的點點翡翠,在春日的陽光下,微風舞動著綠絲,輕輕搖曳,令人神清氣爽,怡然陶醉。這是槐蔭村特有的春色?!?/span>

圖片

據(jù)《槐蔭村志》記述,“槐蔭村自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聚落,明朝洪武年開始,趙氏始祖伯英公從朔州馬邑遷來五臺,定居槐蔭,以務(wù)農(nóng)為主,勤儉持家,逐漸成為五臺望族”。趙氏家族繁衍至今,已有600余年,傳25世,為槐蔭村主要氏族,外鄉(xiāng)稱槐蔭為趙姓一家村。除正宗后裔在槐蔭有3000余人外,遷移外鄉(xiāng)的超出正宗幾倍。遍及晉北及內(nèi)蒙古各地。趙氏家族勤奮起家,豪爽待人。傳宗續(xù)譜,輩分嚴謹。1905年在族人趙晉屏、趙丕鋒、趙三成等人的組織籌劃下歷經(jīng)二年編寫了自始祖伯英公至20世輩的浩繁全面的《趙氏宗譜》一套12本,分別以地支編號,功莫大焉。至上世紀90年代后期,《趙氏宗譜》歷年久經(jīng),遺失殘破,由趙世先、趙森新、趙良玉、趙官章等人奔波出資又重新復(fù)印了《趙氏宗譜》,并送省圖書館永久保存使其名遭失傳之厄。

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