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州古城特色美食之——“粉”和“托”

晚上的忻州古城比白天還要熱鬧幾分。各種小吃像從地下冒出來一樣,早已在指定的位置安營扎寨了,麻、辣、鮮、香,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,肆無忌憚地在大街小巷之間橫沖直撞,挑逗著人們的味覺神經(jīng)。把工作了一天后的疲憊拋到腦后,忻州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。

說到底,小吃的功能無非就是為了迎合大眾味蕾。大多數(shù)的小吃口味偏重,深得年輕人的喜愛,尤其是戀愛中的小城男女,不光需要鮮花,還需要光顧小吃,為他們的生活增加些煙火氣——畢竟走過戀愛花季之后的幾十年,兩個人是要在一起合奏“鍋碗瓢盆交響曲”的。

1

涼粉是一道上不了席面的民間小吃,也許因為價格低廉、利潤稀薄,所以,賣涼粉是不開店面的,一般都是擺的路邊攤,吃的人也以中老年為主。而在忻州古城,賣涼粉的店就開在街面上,吃涼粉的還全都是青年男女。古城是忻州繁華的商業(yè)地段,可謂是寸土寸金,即便是這么一間面積不過三五平方米的小店,房子的租金想來也是不菲吧,這得賣多少涼粉才能賺回來???

登上了大雅之堂的涼粉果然金貴,10元錢一份,一份不過一個成年人三五口的量。涼粉盛在一只精致的紙盒子里,再搭配一把很精致的勺子,這樣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,就讓原本粗糲的事情變得優(yōu)雅起來;吃的“戰(zhàn)線”拉長了,再價實背離的東西也顯得物有所值了。分量多少、價格貴賤都在其次,關(guān)鍵是品嘗過程中的那份情調(diào)。

熱戀中的男孩子,最善于察言觀色,也最會討女孩子歡心。手拉著手路過涼粉店時,白色的、金色的涼粉正妖嬈地躺在鐵板上,滋滋地冒著熱氣,香氣四溢。女孩子只是側(cè)了下身子,朝那邊望了一眼,男孩子便像得了令箭一樣,風(fēng)一般地?fù)湎驔龇鄣辏灰徽Q鄣墓し?,他就手捧一盒香味撲鼻的涼粉,又風(fēng)一般地旋回到女孩子身邊。

女孩子滿足的眼神里漾著溫柔,正待伸手去接,男孩子卻往旁邊一繞,胳膊高抬,把女孩子的手擋了回去,同時將裝涼粉的紙盒拉回自己胸前,騰出右手,用勺子尖挑出一點點涼粉,略弓起脊背,身子前傾,示意女孩子張開嘴巴。女孩子羞澀地輕啟朱唇,湊近小勺輕輕一嘬,勺尖上的涼粉便進了女孩子的小嘴。一個殷勤地喂、一個愜意地吃,這一喂一吃之間,便演繹出千種的風(fēng)情、萬般的蜜意。


2


外地人到忻州,必嘗的一道小吃當(dāng)屬“碗托”。碗托不是忻州本地小吃,是從晉中、呂梁一帶傳過來的,從它土里土氣的名字就能看出,碗托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民間小吃,它的名字屬于口口相傳而來的,連個準(zhǔn)確點、像樣點或洋氣點的書面名稱都沒有,同一種東西,有的地方叫碗托,有的地方叫碗團,還有的地方叫碗禿……就像過去那些沒有上過一天學(xué)堂、連個官名都沒有的人,父母順口叫起來的賤名,如狗剩等,就被別人叫了一輩子。

沒有一個好名字卻架不住它好吃,好吃的東西制作起來工藝都比較復(fù)雜。它需要將比例適當(dāng)?shù)氖w麥面和小麥面加入清水拌成絮狀,然后攪成團狀,繼續(xù)加水?dāng)嚦珊隣?,倒入容器上鍋蒸制,蒸熟放涼,切成塊狀,加入特制的鹵汁即可食用。它密度大、有嚼勁,看起來薄薄的幾塊,吃起來也得一會兒時間。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飲食習(xí)慣,許多吃食都離不了鹵汁。由此聯(lián)想到忻州人之所以長得人高馬大,可能就和長期大量食用面粉和淀粉類食物有關(guān)。

蕎麥屬粗糧,其營養(yǎng)豐富,降脂降壓的功效自不必說。以蕎麥為主所做的碗托,一是制作時間長、程序多;二是要占用大量的淺口小碗。一個規(guī)模不大的碗托加工店,光這樣的小碗就需要準(zhǔn)備不知道要多少。我想,如果進行正規(guī)核算的話,這成百上千的碗,應(yīng)該算是小吃店的固定資產(chǎn)了吧。市場上也有袋裝的碗托出售,倒入配裝的兩種調(diào)料——辣椒油和老陳醋,口感不如鹵汁的有味。

城市的夜晚,從來都是小吃的天下。街道兩邊,紅火了一天的飯店、酒館,此刻已是“門前冷落鞍馬稀”了,它們一個個就像打扮新潮、優(yōu)雅時尚的城里姑娘,以居高臨下的姿態(tài),看著被人流團團圍著的小吃,就像冷眼旁觀一個相貌丑陋、粗枝大葉的土女。城里姑娘再瞧不上鄉(xiāng)下丫頭,現(xiàn)如今鄉(xiāng)土氣息也照樣人氣火爆、勢不可擋。

人如物,物亦如人,只要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相應(yīng)的位置,無論忙碌還是愜意、無論平庸還是瑣碎,都各具精彩,都別有滋味。(米廣弘) 

來源:忻州文化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