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6年—1925年
高君宇
高君宇,原名高尚德,字錫三。山西靜樂人。五四運動時為北京大學學生會負責人。1920年與鄧中夏共同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。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22年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屆中央執(zhí)行委員。他還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二、三屆中央委員。1925年在北京病逝。
在北京市宣武區(qū)陶然亭公園里,有一座著名的合葬墓,世稱“高石之墓”,這里安息著一對傳奇戀人,他們就是北京五四運動時期的學生領袖之一,北京和太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(chuàng)始人高君宇和當時的風流才女石評梅。他們雖然去世已70多年了,但他們忠貞的愛情故事卻一直在流傳著。
高君宇,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,是《新青年》的忠實讀者。學習期間,他結識了革命先驅李大釗,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。1919年初,北京大學學生會成立,高君宇當選為學生會負責人。5月1日,高君宇等獲悉“巴黎和會”上中國外交失敗,立即發(fā)動學生起來抗爭。3日晚,北京大學召開全體學生會議,會上高君宇慷慨陳詞,聲淚俱下。大會決定第二天舉行愛國大示威。4日上午,高君宇率北京大學學生隊伍,突破軍警的阻撓,奔向天安門廣場,同其他學校學生一起示威游行。后來,北京學生聯(lián)合會成立,他參加了學聯(lián)的領導工作。1920年3月,在李大釗的指導下,他與鄧中夏等人秘密組織起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,是北京地區(qū)共產(chǎn)主義小組最早的成員之一。后又在李大釗指導下,發(fā)起組織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,并任書記。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后被李大釗派往山西太原,成為山西地區(qū)黨團組織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1922年春,在北京山西會館的一次聚會上,高君宇結識了當時著名的女作家石評梅。石評梅也參加過五四運動,她很有才華,經(jīng)常寫文章宣傳新思想、新文化,宣傳婦女解放運動,被人們譽為“女界杰出之秀”。但她又多愁善感,作品中總是充滿著憂傷、低沉的情調(diào)。此時,已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君宇經(jīng)常在思想上開導、幫助她擺脫小資產(chǎn)階級情調(diào),向她講解革命理論,指出當代青年苦悶的根源在于社會,要解除苦悶就要改造這個社會。高君宇經(jīng)常送一些革命刊物給石評梅讀,還帶她去參加一些群眾集會和講演會。由于高君宇的言傳身教,石評梅對人生、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,她開始同情革命。她曾在一篇散文中這樣追憶高君宇對她的幫助:“往日,我怕惡魔的眼睛兇,白牙如利刃;我總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趔趄不敢進,你一手持寶劍,一手扶著荊棘的途徑,投奔那如花的前程?!?/p>
高君宇致石評梅的信。
高君宇有熾熱的感情,但他始終把社會的使命放在首位,他在一封信中對石評梅說:“我是有兩個世界的,一個世界一切都是屬于你的,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;在另一個世界里,我是不屬于你的,更不屬于我自己,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!”石評梅理解并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動,多次幫助高君宇擺脫險境。1922年,高君宇赴莫斯科參加了遠東各國共產(chǎn)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。7月出席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,當選為中央執(zhí)行委員。8月,與蔡和森等人在北京發(fā)起成立民權運動大同盟。1923年參加領導二七大罷工。在中共“三大”上當選為中央委員。1924年國共合作后,高君宇受黨的委托,前去幫助孫中山工作。11月,陪孫中山到北京,協(xié)助孫中山和李大釗等進行國民會議促成會的籌備工作,被推選為國民會議促成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。
在長期繁重的革命工作中,高君宇一直是帶病堅持工作。在北京開會期間,實在堅持不下去了,才被同志們送往醫(yī)院,但由于錯過了治療的最好時機,年僅29歲的高君宇終于被病魔奪去了生命,告別了他為之奮斗的事業(yè)和他摯愛的石評梅。
石評梅為高君宇題寫的碑銘。
黨組織為高君宇舉行了追悼大會,按照他的遺囑把他安葬在北京的陶然亭湖畔,并樹立了一塊漢白玉石碑。石評梅在墓碑上刻下了高君宇生前最喜愛的詩句:“我是寶劍,我是火花,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,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。”并在詩旁深情地寫道:“君宇,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,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,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。”由于懷念高君宇,石評梅憂郁成疾,1928年9月30日也告別了人世,按照她的遺愿,人們把她葬在高君宇墓旁。
石評梅在高君宇墓前。
1956年6月3日,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北京城市規(guī)劃總圖時,贊成保留高君宇和石評梅的墓和墓碑,并說:“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,留著它對青年也有教育意義?!苯裉?,這里已經(jīng)變成了北京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。在高君宇和石評梅的墓旁,立有他們的雕像,再現(xiàn)了這對忠貞戀人的英姿。
來源:中國共青團網(wǎng)